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和較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全體師生員工公認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校園精神文化又稱“校風”,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學校人際關系等方面。
(1)校風建設。其實校風建設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因素,體現了一個學校的精神。在校風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為校訓、校歌、?;?、校旗。良好的校風具有深刻的“強制性”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氛圍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無形的壓力,使每一個校園人的集體感情日益鞏固和擴大,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征協調的心理兼容狀態;良好的校風可以激發學校成員的內在動力,激勵人們奮進;良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有保護作用,對不良心理傾向和行為有較強的抵抗力,有效消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
(2)教學風格建設。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風格和風格,是教師道德素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做好校風建設,首先要做好教風建設(包括作風建設),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在“三個教育原則”(即管理育人、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要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只有在干部職工中樹立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勤政廉政、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在教師中樹立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研究、認真負責、耐心細致、開拓進取的教學作風,才能引導和促進艱苦學習、積極嚴謹求實、尊師重道、遵紀守法、文明行為的優良學風的形成??傊?,沒有好的工作作風和教學作風,很難形成好的學風。
(3)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集體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的表現。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教風一樣,對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學生人格素質的發展和完善,對于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4)學校人際關系的構建。學校人際關系包括學校領導之間、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關系。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教師、學生和員工實現密切合作,形成團結的集體,充分發揮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