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要參與群體,以課內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由于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
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校園文化對于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校風,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
首先是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睂W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重慶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F如今重慶校園文化建設越來越得到各學校的重視,這是教育的幸事,更是學生的幸事。然而,有些學校的文化建設明顯跑偏,過度追求眼球效應,過分重視物質文化,熱衷于對校園進行改造,添置文化景點——校園雕塑、文化墻,等等。用流行的說法,就是包裝或整容。
某百年老校創建于清朝年間,其學校文化建設別出心裁,玩穿越,投巨資,把教學樓、辦公樓等建筑物改造成明清徽派建筑風格,堪稱學校文化建設的大手筆。該校主要負責人自豪地說,他們學校是整舊如舊,舊貌換舊顏。
一所具有現代氣息的學校,經過整容,變成百年前的模樣,回到了清朝,古老而具有滄桑感,的確產生了眼球效應,參觀者絡繹不絕。然而,該校文化建設的大手筆令無數參觀者競折腰的同時,也飽受質疑:學校文化建設難道就是整容?甚至有人調侃道,如果把教學樓、辦公樓拆掉,搭建一些草棚茅屋,則更接近原始的建筑,更有傳統文化的味道。
百年老校,文化底蘊深厚。傳承文化傳統,要從古老的建筑中看到風景,發現靈魂,學其精髓,而不只是看到石頭和沙子,學其皮毛。只有復古,沒有創造,無異于東施效顰。
在校園立一座雕塑,學校就有文化?建一堵文化墻,學校就有文化?把校園建筑物改造成明清徽派建筑風格,學校就有文化?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學校文化建設不是整容,不可能通過外科手術速成。經過整容而速生的文化,只有內容,沒有內涵;只有顏值,沒有價值。那些不具有積極文化元素,且破壞學校整體美觀的景點,速生必速朽。大手筆也將成為敗筆。
歸根到底,校園里制造文化的泛濫,是畸形文化觀作祟,把學校文化建設當作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是玩文化,不是用文化人,用文育人。
學校文化既要好看,更要耐看;既要養眼,更要養心。因而,對校園進行適度的包裝或整容,未必不可。但是如果把學校文化建設理解為僅是包裝或整容,則是對學校文化建設的一知半解或曲解。
學校文化建設的看點和亮點,不只是校園里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景點,更重要的是那些能夠融入師生血液和骨髓的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只有這樣的文化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夠成為滋養學校和師生的精神營養,引領學??沙掷m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文化建設之道也如此,少一些制造,多一些創造。